冬季皮膚 SOS:如何擺脫乾燥與搔癢困擾?
每到冬季,乾燥的空氣總會帶來惱人的皮膚問題,例如乾燥、緊繃、搔癢,甚至脫屑、龜裂等。
今日帶大家一起了解,冬季皮膚乾燥的原因、症狀以及應對方法,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皮膚,舒適地度過寒冬。
冬季皮膚乾燥與發癢的原因
-
低溫與低濕度: 冬季的氣溫和濕度雙雙下降,會加速皮膚水分流失,使其難以保持滋潤。
-
熱水洗澡與過度清潔: 熱水會洗去皮膚表面的天然油脂,破壞皮膚屏障,導致乾燥和搔癢。如果過度清潔也會造成同樣的效果。
-
冬季服飾材質: 毛衣、羊毛和某些合成纖維的粗糙質地可能刺激皮膚,尤其是對敏感肌膚的民眾。
-
皮膚屏障功能受損: 健康的皮膚屏障能有效鎖住水分,防止外界刺激。冬季乾燥的環境容易損害皮膚屏障功能,而變得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
冬季皮膚乾燥的症狀與風險
-
皮膚乾裂與脫屑: 皮膚變得乾燥、粗糙,出現脫屑,甚至乾裂。
-
乾癢症與異位性皮膚炎: 乾燥可能引發乾癢症,嚴重者甚至會誘發或加重異位性皮膚炎,反覆搔抓會進一步損害皮膚。
-
潛在健康風險: 長期乾燥若未改善,皮膚可能出現裂縫,增加感染風險,甚至引發其他皮膚疾病。
預防冬季皮膚乾燥的方法
-
選擇合適的保濕產品: 選擇含有以下成分的保濕產品:
- 保濕劑 (Humectants): 如玻尿酸、甘油,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為皮膚補水。
- 潤膚劑 (Emollients): 如乳木果油、神經醯胺,能填補皮膚細胞間的空隙,使皮膚光滑柔軟。
- 封閉劑 (Occlusives): 如凡士林、礦物油,能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防止水分流失。
-
改善室內環境濕度: 使用加濕器將室內濕度維持在 40% 至 60%。
-
注意洗澡習慣:
- 使用溫水 (而非熱水) 洗澡。
- 縮短洗澡時間,以 10 分鐘以內為宜。
- 使用溫和、不含皂鹼的清潔產品。
- 洗澡後立即塗抹保濕乳液。
-
均衡飲食與補充營養:
- 多喝水,保持身體水分充足。
- 攝取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鮭魚、鯖魚等)、亞麻籽、核桃等,有助於維持皮膚健康。
- 攝取富含維生素 A、C、E 的食物,有助於皮膚修復和抗氧化。
解決冬季皮膚乾燥的建議護理
-
日常保濕步驟: 早晚各塗抹一次保濕乳液,並在洗手後、洗澡後立即補擦。針對特別乾燥的部位,如手肘、膝蓋、腳後跟等,可加強保濕。
-
選擇無刺激性的保養品: 避免使用含有酒精、香料、色素等刺激性成分的產品。
-
使用家用加濕器: 尤其在睡覺時開啟,能有效提高室內濕度。
-
皮膚科醫師建議的藥用乳膏: 對於嚴重乾燥或伴隨發炎症狀的皮膚,應諮詢皮膚科醫師,使用含有類固醇、尿素或其他藥用成分的乳膏。
何時需要專業醫療協助
-
乾燥伴隨紅腫、疼痛、化膿或裂縫: 這些可能是感染或其他皮膚疾病的徵兆,應立即就醫。
-
異位性皮膚炎惡化: 若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在冬季加重,應及時回診,調整治療方案。
-
保濕產品無法改善乾燥: 若使用保濕產品一段時間後,乾燥情況仍未改善,應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專業協助。
常見問題解答
-
Q1:冬季如何快速舒緩乾燥發癢的肌膚?
- 使用成分溫和的保濕乳液或乳霜。
- 冷敷或濕敷可以暫時緩解搔癢。
- 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皮膚損傷。
-
Q2:有哪些天然成分可以緩解皮膚乾燥?
- 椰子油、乳木果油、荷荷巴油、蘆薈膠等具有良好的滋潤和舒緩效果。
-
Q3:冬天每天需要塗抹幾次保濕產品?
- 一般建議早晚各一次,洗手後或洗澡後立即補擦。乾燥情況嚴重時,可增加塗抹次數。
-
Q4:如何判斷皮膚乾燥是否需要看醫生?
- 若乾燥伴隨紅腫、疼痛、化膿、裂縫,或使用保濕產品後仍未改善,應諮詢皮膚科醫生。
-
Q5:冬季幼兒皮膚如何照顧?
- 嬰幼兒的皮膚更為嬌嫩,應使用嬰幼兒專用的溫和保濕產品。
- 避免使用過熱的水洗澡,洗澡時間不宜過長。
- 選擇柔軟、透氣的棉質衣物。
若有其他問題,歡迎加入安德連鎖藥局諮詢專業藥師與營養師,幫助你解決疑問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