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化器(蒸鼻器)介紹 | 三種類型比較、使用方式與清潔技巧

霧化器是一種能將液體藥物或生理食鹽水轉化為細小霧狀粒子的裝置,使患者能透過吸入方式直接將藥物帶入肺部,快速發揮作用。

霧化治療適用於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過敏性鼻炎、感冒引起的鼻塞等症狀。

霧化粒子的大小會影響藥物進入呼吸道的深度:

  • 大於20μm:停留於鼻腔及咽喉部位
  • 5-20μm:到達氣管與支氣管
  • 1-5μm:能深入肺泡,提高治療效果

 

三種類型霧化器比較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霧化器主要分為三種:超音波式、氣動式和篩孔式。它們的特點與適用族群如下:

1. 超音波式霧化器(目前較少使用)

  • 原理:透過高頻超音波震動將藥液霧化
  • 優點:霧化速度快、噪音較低
  • 缺點:霧化粒子較大,無法深入肺泡,部分藥物可能被破壞
  • 適合族群:適用於上呼吸道疾病,如鼻炎、喉炎

2. 氣動式霧化器(噴射式霧化器)

  • 原理:利用壓縮空氣將藥液轉化為細微霧化粒子
  • 優點:適用於各類藥物,霧化粒子細小,能深入肺部
  • 缺點:噪音較大,體積較大
  • 適合族群:適用於氣喘、慢性肺病、兒童與老人

3. 篩孔式霧化器(網狀霧化器)

  • 原理:透過精細的金屬網孔震動,將藥液轉換為霧化粒子
  • 優點:噪音低、體積小、可攜帶、適用於多種藥物
  • 缺點:價格較高,需定期清潔網狀結構
  • 適合族群:適合兒童、外出使用、慢性病患者

 

霧化器的使用方式與步驟

霧化器的使用方式因類型不同而略有差異,但基本步驟如下:

  1. 準備藥液:將生理食鹽水或醫師處方藥物倒入霧化杯中。
  2. 連接霧化器:裝上適合的面罩或咬嘴,確保密合。
  3. 啟動霧化:開啟電源或電池供電,開始霧化。
  4. 正確吸入:使用面罩時,確保貼合鼻口;使用咬嘴時,緊閉嘴巴慢慢吸入。
  5. 結束後清潔:霧化結束後清洗霧化杯、面罩、咬嘴,以免藥物殘留影響下次使用。

更正影片內容資訊:內容有提及使用0.45%與0.9%的生理食鹽水;根據近幾年的研究文獻,可直接使用0.9%的生理食鹽水,最不具刺激性

 

〈延伸閱讀 :新生兒常見皮膚症狀與脂漏性皮膚炎的原因與照顧方式

〈延伸閱讀 :吸鼻器種類及適用年齡:如何選擇最適合嬰幼兒的款式? 〉

 

霧化器的清潔與保養

建議:

  1. 每日清潔:用生理食鹽水沖洗霧化杯、面罩、咬嘴,並晾乾。
  2. 定期消毒:使用消毒鍋消毒霧化配件,避免細菌孳生。
  3. 更換配件:依照廠商建議,定期更換濾網或霧化杯,保持霧化效果

注意事項:

  • 選擇適合的霧化器:如果家中有幼兒或行動不便的長者,建議選擇低噪音、易攜帶的塞孔式霧化器。
  • 遵循醫囑使用藥物:部分藥物不可使用超音波霧化器,需確認藥物適用性。
  • 注意霧化時間:一般霧化治療時間為10-15分鐘。
  • 避免交叉感染:每位家庭成員應使用個人專屬霧化面罩或咬嘴。

 

緩解鼻塞的小妙招

除了使用霧化器,以下方法也能幫助減輕鼻塞不適:

  1. 使用生理食鹽水洗鼻:清潔鼻腔、減少鼻涕堆積。
  2. 熱敷鼻部:用溫熱毛巾敷在鼻樑上,有助於鼻腔通暢。
  3. 使用鼻爽貼:含有薄荷與桉樹精油成分,有助於舒緩鼻塞。
  4. 保持室內濕度:使用加濕器,避免乾燥導致鼻腔不適。

 

結論

霧化器主要用於治療上下呼吸道疾病,包括:

  • 上呼吸道疾病:感冒、鼻炎、鼻竇炎、咽炎、扁桃體炎等。
  • 下呼吸道疾病:支氣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塵肺等。
  • 其他用途:某些肺部感染、過敏性疾病、兒童呼吸道疾病。

霧化器是一款便利的居家醫療設備,適合用來舒緩呼吸道疾病,但選擇合適的類型、掌握正確的使用與清潔方式,才能發揮最佳效果。

若有不確定如何使用或選擇,建議諮詢安德連鎖藥局藥師或醫師,確保健康無憂!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