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不只顧腸胃?腦腸軸揭露情緒、睡眠、認知的真實關聯

益生菌竟然能改善情緒?

過去大家認為益生菌只是幫助腸胃消化、調整免疫力,但近年研究發現,腸道不只是單純的消化器官,甚至被稱為「第二大腦」。

原因在於腸道和大腦之間有個雙向溝通系統,稱為 「腦腸軸(gut-brain axis)」,透過神經、內分泌、免疫、微生物代謝物等路徑,影響我們的情緒、睡眠、專注力和心理健康

 

腦腸軸是什麼?益生菌與大腦的溝通橋樑

腦腸軸是大腦與腸道之間的雙向溝通系統,主要包含:

  • 神經系統(迷走神經直接連接腦與腸)
  • 神經內分泌系統(荷爾蒙、神經傳導物質)
  • 免疫系統(維持身體防線)
  • 腸道菌群產生的代謝物(短鏈脂肪酸、神經傳導物質)

腸道菌群的平衡能夠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產生,例如血清素、GABA,進而調節大腦功能。

 

益生菌如何影響情緒與睡眠?

很多人以為「吃益生菌只顧腸胃」,但研究顯示,益生菌還能幫助合成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

1. 血清素(Serotonin):幸福荷爾蒙

  • 約95%在腸道合成
  • 調節情緒、睡眠、食慾
  • 腸道菌相失衡可能導致血清素下降,出現焦慮、憂鬱

提升血清素的方法:

  • 規律運動
  • 曬太陽
  • 攝取色胺酸(香蕉、堅果等)與膳食纖維
  • 適量補充孢子型益生菌,增進腸道中有益菌群多樣性

2. 多巴胺(Dopamine):動力與專注力的來源

多巴胺有一半以上也在腸道合成,負責調節學習、動機和愉悅感。
當多巴胺分泌不足,容易出現:

  • 注意力不集中
  • 情緒低落
  • 認知遲鈍

飲食改善:
多吃富含酪胺酸、苯丙胺酸的豆魚蛋肉類,維持腸道健康,促進多巴胺合成。

 

腸道菌群失衡的影響:不只是腸胃不適

腸道健康不只是避免便祕或拉肚子。腸道菌相失衡會影響免疫、神經、心理狀態。

腦腸軸功能失調常見於以下族群:

1.腸胃功能異常者

  • 腸躁症、腹瀉、便秘
  • 合併焦慮或憂鬱的比例偏高

2.心理健康問題者

  • 慢性壓力、憂鬱症、焦慮症

3.免疫異常或慢性發炎體質

  • 易過敏、經常感染,發炎因子釋放(如IL-6、TNF-alpha),可能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訊號傳遞與功能。

4.睡眠障礙或作息不規律

  • 睡眠品質與腸道多樣性,具有高度相關性

5.長期服藥(特別是抗生素)

  • 破壞腸道菌相,干擾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

6.高糖高脂、低纖飲食者:

  • 加速菌群失衡,營養素未能充足的攝取,也會影響腦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

腦腸軸失調族群

〈 延伸閱讀 : 益生菌功效全解析|從挑選技巧到適用族群,營養師一次解答 

〈 延伸閱讀 : 腸道菌相飲食指南:這些食物幫你養好腸道好菌 

 

抗生素、飲食習慣也會破壞腸道菌相

  • 抗生素:殺菌同時破壞好菌

  • 高糖、高脂、高加工食品:促進壞菌生長

  • 低纖維飲食:減少有益菌營養來源

長期這樣吃,腸道菌群失衡會:
促進腸道發炎
影響血清素、多巴胺合成
增加腦霧、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

 

如何維持腸道健康,保護「第二大腦」?

研究指出,腸道發炎或菌相混亂,與「腦霧」(brain fog)、記憶力下降,甚至阿茲海默症都有潛在關聯。
未來,腦腸軸也可能成為治療心理疾病的新方向。

想保護你的第二大腦?可以從以下幾件事開始:

  • 均衡飲食、少加工食品,攝取足夠蔬果、全穀類、豆類

  • 補充益生菌(天然益生菌來源,如優格、泡菜)和膳食纖維(益生元)

  • 規律運動與曬太陽

  • 管理壓力、維持作息正常

 

結論

腸道,不只是消化器官,而是與大腦共同影響心理健康與認知功能的「第二大腦」。

「腦袋負責思考、學習」的篇章已經翻新了,現在研究發現,腸道也「參與思考」。

 

腦腸軸的研究提醒我們,心理健康、專注力、認知能力與腸道健康是密不可分的兩面。

透過均衡飲食、攝取益生菌、釋放生活壓力與保持良好作息,不只是照顧身體,更是在呵護我們的大腦與情緒。

 

腸道,這個「第二個大腦」,值得我們重新認識與重視。

 

加入官方LINE

營養師

 

 

※參考資料:

1. Scientists build largest maps to date of cells in human brain

2. Gut-Brain Connection: Microbiome, Gut Barrier, and Environmental Sensors

3. Dopamine: What It Is & What It Does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